临洮是战国秦长城西端起始地,境内长城遗址是全国最古老的长城遗址之一。中国境内的长城有秦长城、汉长城、明长城,司马迁在《史记·蒙括列传》中记载:“秦已并天下,乃使蒙括将三十万众……修长城,因地形,用制险塞,起临洮,至辽东(今渤海湾的老龙口),沿袤万余里。”大量事实证明,秦长城起自今临洮县城北新添镇三十里墩南坪村望儿咀下。临洮县境内的秦长城最早修筑于战国时期,烽燧、城障、关隘,共同构成了它宏大、壮阔的气势,公元前279—前272年,秦灭义渠部族(今甘肃庆阳地区)以后,进入渭河、洮河谷底。设置陇西。北地、上郡三郡。秦国为了保护西部重镇陇西郡治狄道(今临洮县)和秦都通往陇西的通道,而修筑了穿越陇西、北地两郡的长城。
临洮境内战国秦长城遗址明显,走向清楚,从长城昂首西起的南坪望儿咀到蜿蜒出境的窑店长城坡关门,途径新添、峡口、八里铺、龙门、窑店等五个乡镇。约43千米,1981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目前,县城内保存较完整的秦长城墙体极少,共发现墙体28段,可见墙体、墙基长约14.3公里,多为黄土夯筑。古树湾战国秦长城段是目前县境内保护最好的秦长城之一。